患者发现未开封降糖药内有活虫 药监部门正介入调查
近日,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孙先生向媒体爆料,他在一款常用的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别名格华止)中发现了异常。这款药品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孙先生自2024年初以来,每餐前都会服用一粒。但10月16日,当他打开新购的一盒药品时,却惊讶地发现一粒药片的密封空间内竟然有两只乳白色的活虫。
孙先生所购的这批药品共有4盒,购于张家口瓦西里华佗药房,生产日期为2024年3月,保质期至2027年2月。据他描述,这两只虫子长约5毫米,药片上还留有黑点状小孔。起初,他只看到一只虫子,但随后又发现了第二只。这两只虫子在药片内存活了约半个月后死亡。
孙先生提供的视频显示,虽然药板的外包装完好无损,但其中一粒药片的密封空间内,一只虫子正在爬动。这一发现让孙先生深感震惊和不安,他立即联系了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默克制药(江苏)有限公司(简称默克公司)。
默克公司质量部对这件事进行了回应,他们表示已经收到了孙先生的投诉,并委托了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能多洁(中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鉴定。
鉴定结果显示,药品内的虫子疑为仓储害虫。默克公司还指出,这类虫卵在泡罩内缺乏生长发育条件,因此排除了虫子由虫卵发育而来的可能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虫子在进入药板的泡罩后,因环境不利而休眠的可能性。
为了查明真相,默克公司协同铝膜供应商、生产企业上海施贵宝对生产、储运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生产、储运环境均符合要求,没有发现类似虫害入侵的迹象,将药片包装进铝膜泡罩包装时,设备的工艺瞬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以上,理论上也不可能有虫子存活。
但孙先生对默克公司的处理意见并不满意。他坚持认为,应在药监部门的监督下对涉事药品进行检测。为此,他已将此事投诉到了药品生产企业上海施贵宝所在地的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相关规定,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无法直接对受托企业进行检查,而是将问题材料邮寄给了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处理。
截至记者发稿时,孙先生尚未收到来自默克公司或相关监管部门的进一步回复。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药品安全的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