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持续影响南北多地 未来一周雷暴冰雹频发需警惕
东方天气网讯,昨日,我国南北地区同步上演"天气大戏",强对流天气在多地制造激烈天气。这场冷暖空气的激烈碰撞不仅带来视觉震撼,更对交通出行、农业生产造成实际影响。气象专家提醒,未来一周我国将进入强对流天气活跃期,公众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针对性防范。
5月13日,强对流天气在华北、东北、华南三地同步发威。北京遭遇今年首次大范围冰雹袭击,昌平、海淀、石景山等13个区出现冰雹天气,海淀区局地冰雹直径达5厘米,相当于鸡蛋大小。猛烈的冰雹在15分钟内造成部分车辆挡风玻璃碎裂、车顶凹陷,多个小区露天停放车辆出现不同程度损毁。与此同时,辽宁朝阳双塔区、北票龙潭镇等地也遭遇冰雹突袭,当地农作物受损情况正在统计中。
在千里之外的海南岛,对流性降雨展现出惊人威力。乐东、万宁局地出现大暴雨,最大小时降雨量突破90毫米,相当于1小时内降下北京地区平均降水量的2/3。短时强降雨导致部分低洼路段积水,当地市政部门连夜启动排水应急预案。
5月14日,南北两条降水带继续向东推进,强对流天气仍是"主旋律"。在北方,冷涡系统影响下的山东、辽宁等地需警惕雷雨大风、冰雹"组团"来袭,局地可能伴随短时强降雨。气象监测显示,辽宁西部地区已出现分散性对流云团,预计午后至傍晚为强对流天气高发时段。
南方主雨带则维持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海南一线。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贵州东南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岛今日降雨强度虽有所减弱,但前期持续强降水已导致土壤饱和,需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强对流天气是怎么形成的
1.大气不稳定层结
强对流天气的核心条件之一是大气的不稳定层结。当大气层上层干冷、下层暖湿时,空气密度差异显著,形成不稳定的垂直结构。这种不稳定状态为强对流提供了能量基础。
2.水汽条件
水汽是强对流天气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低空急流、湿舌和高湿度辐合等水汽条件不仅为云和降水提供原料,还通过影响温度的垂直分布,进一步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
3.抬升触发机制
强对流天气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抬升触发条件,例如天气尺度系统的低层辐合、低空急流、地形抬升或局地受热不均匀等。这些条件能够将暖湿空气抬升至一定高度,触发对流运动。
4.垂直风切变
强对流天气的持续和发展还需要明显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垂直风切变能够维持对流云的上升运动,延长强对流天气的生命周期,并可能形成更强烈的天气现象,如龙卷风。
5.季节与地理因素
强对流天气在春夏季节多发,尤其是江南、华南等地区。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气温上升快,水汽输送增强,大气中的不稳定能量更容易释放。此外,地形地貌(如山地和平原)也会影响强对流天气的分布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