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30天赢40万大奖”?有人放下行李挑战就失败了
“只需在特定房间内独处一个月,即有机会赢取40万奖金。”当35岁的张有志看到这则诱人的宣传语时,他觉得这就像是从天而降的财富。
但当张有志与自律挑战工作室取得联系后,他才发现事情远非想象中那般简单。工作室的工作人员详细地向他解释了挑战的规则: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可以无拘无束地躺睡吃,而是有一系列明确的规定,包括可以做的事、不能做的事以及必须做的事,这些都被详细地列在了一份合同中。挑战的场所被安排在一家普通的连锁酒店内,房间内装有一个摄像头,每天会有工作人员定时送来足够的水和食物。
此外,参加挑战还需要缴纳一笔9000元的报名费。
刚刚经历了生意失败的张有志,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工作室发布的“挑战者成功拿走40万大奖”的消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他这样激励自己。
2024年9月底,张有志从上海飞往成都,参加了某工作室的自律挑战。工作人员向他展示了那份密密麻麻写满了挑战规则的合同:挑战者的整个面部必须在监控下清晰可见,不得遮挡,也不得超出监控范围,遮挡时间每次不得超过3秒,否则视为违规挑战失败;每天只能在北京时间10点到11点之间使用手机3分钟;挑战期间不得与外界交流,无论是通过肢体动作还是口头语言,都不能主动与工作人员讲话……
违反任何一项规则,都将被视为挑战失败,报名费也将不予退还。
张有志满怀期待地缴纳了9000元报名费,开始了让他至今都后悔不已的自律挑战。“我在那里连续挑战了7次,每次都交了9000元报名费,总共待了20多天,但挑战全部以失败告终。最快的一次,我刚放下行李就挑战失败了。”
与此同时,来自广东的陈晓莹、河北的杨大伟和河南的孙博也在全国各地参加了类似的“自律挑战”。他们的经历与张有志如出一辙:都因个人财务状况紧张,被视频平台上“小额报名费赢取高额奖金”的挑战宣传所吸引,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这些挑战者透露,合同上的失败条款含糊不清,规定不够明确,而且工作人员还会使用各种手段引诱挑战者违反规则。他们原本以为这是一场公平的博弈,但后来才发现这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2024年底,张有志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法院判定涉事的自律挑战工作室所签订的合同无效,并退还他所有的报名费。
为你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