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重阳节诗词
导语: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茱萸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那么,你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吗?
一、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九月九日,在《易经》中被视为“坎离节”,这一天乾坤相交、阴阳平衡,被认为是祭祖祈福的好时机。据《吕氏春秋》等古籍记载,古人有在此时祭祖的习俗,以感谢祖先的恩德。此外,九月是农作物丰收之时,古人会通过祭祀来表达丰收的喜悦,并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平安。后来,这种祭祖以及祭祀活动便逐渐演变成了重阳节。
魏晋时期:陶渊明开创了重阳节赏菊之风,这一习俗逐渐普及并传承下来。
唐代: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吟咏和游玩。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远眺、欣赏菊花、饮用菊花酒等。
宋代以后: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人们开始注重家庭团聚和敬老爱幼,也有了“重阳节敬老”的传统。
二、重阳节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结语:以上是东方天气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重阳节是怎么来的,重阳节诗词”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