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放假安排2025 清明节各地传统食俗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对于2025年清明节的放假安排,大家一定很关心。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今年的清明节放假安排!
清明节放假安排2025
2025年清明节:4月4日(周五)至6日(周日)放假,共3天。
劳动节:5月1日(周四)至5日(周一)放假调休,共5天。4月27日(周日)上班。
端午节:5月31日(周六)至6月2日(周一)放假,共3天。
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周三)至8日(周三)放假调休,共8天。9月28日(周日)、10月11日(周六)上班。
清明节各地传统食俗
1.青团/清明果(江南、上海、苏州等地):用艾草汁或浆麦草汁与糯米粉拌匀制作而成,颜色翠绿,通常包有豆沙馅。其甜而不腻,带有清新的青草香气,过去主要用于祭祀,现在成为春季特色小吃,承载着祈福避邪、避灾祛病的寓意。
2.清明螺(江南地区):有“清明螺,赛只鹅”的说法,清明时节螺蛳最为丰满、肥美。常见的做法有上汤螺蛳、酱爆螺蛳、五香螺蛳等,深受大家喜爱。
3.乌稔饭(浙江西南、闽东畲族地区等):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树叶滤出的汁液中,浸泡9个小时左右后捞出蒸熟。做好的乌稔饭颜色乌黑,米香扑鼻,口感独特。
4.暖菇包(福建泰宁):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正是制作暖菇包的好时节。泰宁南片制作的暖菇包用新鲜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
5.艾粄(客家地区):客家人有“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的说法。将鲜嫩艾草洗净煮熟后剁成草泥,与糯米粉和拌成团,包进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再封口捏成各种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制而成。
6.薄饼(厦门等闽南地区):厦门民谚有“清明吃薄饼”的说法。薄饼以面粉为原料制成薄皮,卷入胡萝卜丝、肉丝、蚵仔煎、芫荽、酥油海苔、油煎蛋丝等食材,还可抹辣酱食用,口感丰富。
7.朴籽粿(潮汕地区):将朴籽树叶和果实(核)捣烂,与大米舂成粉末,发酵配糖后,用陶模型或梅花模型蒸熟。一般有梅花型和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后呈草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可解积热、除疾病。
8.子福(晋中、晋南地区):晋中一带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
9.菠菠粿(福州地区):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有“吃青”之意。
10.枣糕(北京、河北等地):用酵糟发面,夹枣蒸熟,又称“子推饼”。过去人们会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
11.捏花馍(陕北延安、榆林地区):用发酵面捏制各种形状的面花,如燕、虫、蛇、兔等,点缀颜色后蒸熟晒干食用,称为“捏燕燕”或“蒸子推”,相传源于寒食节纪念介子推,后来演变成对逝去亲人的祭奠。
12.欢喜团(四川成都一带):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吃起来甜润可口。
结语:以上是东方天气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清明节放假安排2025,清明节各地传统食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