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元宵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导语: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专属的食俗,如中秋有月饼,端午有粽子,而说到元宵节,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肯定是那白白胖胖、软糯香甜的汤圆。不过,这小小的汤圆,是怎么成为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呢?
一、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由来已久,可追溯至宋朝,当时明州兴起的“浮元子”便是汤圆前身,它用糯米粉包裹馅料制成,口感香甜。汤圆之所以成为元宵节的标配,一来是其圆润的外形象征团圆美满,契合元宵节家人团圆的寓意;
二来是受宗教文化影响,道教有“三元说”,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其中上元节为天官赐福之日。人们在这一天吃汤圆,有祈求天官赐福,保佑平安顺遂之意。
二、元宵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1、汉文帝平乱
相传,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大权渐渐落入吕后手中。吕后独揽朝政,大肆培植吕氏势力。惠帝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吕氏家族愈发飞扬跋扈。
吕后病逝后,诸吕害怕被清算,于是企图谋反。在这危急时刻,开国老臣周勃、陈平挺身而出,他们设计铲除了诸吕势力,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史称汉文帝。
因平息诸吕之乱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的这一天,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汉武帝时期,有个足智多谋又心地善良的大臣叫东方朔。有一年冬天,他去御花园为汉武帝折梅花,偶然发现一名宫女泪流满面,正准备投井自尽。东方朔急忙阻拦,询问之下得知,此宫女名叫元宵,进宫后与家人再无相见机会。每至新春,她对家人的思念愈发浓烈,自觉无法尽孝,便想一死了之。
东方朔十分同情元宵,决心帮她。他在长安街头摆下占卜摊,许多人前来求卦,结果皆为“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凶签,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心惶惶。汉武帝得知后,向东方朔求教破解之法。东方朔称,火神君最爱吃汤圆,正月十五夜,可让元宵做汤圆,百姓焚香上供,再全城挂灯、放鞭炮、燃烟火,佯装大火,便可瞒过玉帝。汉武帝依计而行。
正月十五晚,长安城内热闹非凡,元宵的父母也进城观灯。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宫灯,呼喊元宵的名字,元宵闻声而出,终于与家人团聚。此后,正月十五吃汤圆、赏花灯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结语:以上是东方天气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元宵节的民间传说故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为你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