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元宵节的由来
导语:一提到元宵节,脑海里是不是就浮现出热热闹闹、张灯结彩的画面?小时候,总是眼巴巴地盼着元宵节快点到来,就为了能出去看花灯、猜灯谜,还有那一口软糯香甜的元宵,光是想想都要流口水。今天,咱们就一起聊聊元宵节那些充满烟火气的习俗,看看能不能勾起你儿时的回忆。
一、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1、吃元宵
元宵也叫汤圆,这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它是用糯米粉做皮,里面包上各种馅料,像黑芝麻、花生、豆沙等。看着白白胖胖的元宵在锅里翻滚,就像生活也在这热气腾腾中变得甜蜜圆满。
2、赏花灯
赏花灯是元宵节极具代表性的活动。每到元宵节夜晚,大街小巷都会挂满各式各样的花灯,有传统的宫灯,上面绘制着精美的花鸟鱼虫;有可爱的动物灯,活灵活现,深受孩子们喜爱;还有造型独特的走马灯,旋转起来如梦如幻。
3、猜灯谜
猜灯谜通常和赏花灯同时进行。人们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这些谜语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字谜、物谜、成语谜等。
4、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元宵节热闹非凡的民俗表演。舞龙时,一群人手持龙身,随着鼓点的节奏,让龙上下翻腾、左右摆动,仿佛一条真龙在空中飞舞。舞狮则是由两人合作,一人扮狮头,一人扮狮身,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时而跳跃,时而挠痒,憨态可掬又威风凛凛,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
二、元宵节的由来
1、汉武帝祭祀“太一神”
据《史记・乐书》记载,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是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神灵。在这一天,汉武帝会在宫中张灯结彩,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从那时起,正月十五张灯结彩就逐渐成为一种习俗,并在民间慢慢传播开来。
2、道教“三元说”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上元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宵节,人们在这一天燃灯祈福,希望天官赐福,保佑家人平安、生活顺遂。
3、佛教燃灯供佛
东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明帝提倡佛教。据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不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以表示对佛教的尊崇和对佛的敬意。这种做法逐渐与民间的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传统。
4、汉文帝平乱
还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登基。因平息诸吕之乱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都要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也就叫“元宵”。
结语:以上是东方天气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元宵节的由来”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为你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