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别称是上元节还是下元节 元宵节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导语:过了这么多年的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热闹又喜庆。可要是突然问起元宵节还有啥别的名字,好多人可能就懵了。有时候听人说上元节,有时候又听到下元节,这几个节日到底啥关系?元宵节的别称到底是上元节还是下元节呢?
一、元宵节的别称是上元节还是下元节
元宵节的别称是上元节。道教有“三元说”,分别为上元、中元、下元。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正月十五上元节这一天,天官赐福,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而赏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在古代,正月十五的夜晚,人们会点亮花灯,祈求天官庇佑。
二、元宵节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1、起源
汉代祭祀太一神:一般认为元宵节起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非常重视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会祭祀“太一神”。“太一”是当时人们认为的主宰宇宙一切的神,祭祀仪式十分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张灯结彩以表敬意。
道教“三元说”:道教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上元节被认为是天官赐福的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燃灯祈福,久而久之形成了元宵节的诸多习俗。
2、发展
东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下令在这一天夜晚,皇宫和寺庙里都要点灯敬佛,士族庶民也都挂灯。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元宵节张灯习俗的发展。
唐朝时期:元宵节发展成为盛大的节日。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繁荣,元宵节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规模也更为宏大。节日期间,京城长安会张灯结彩,大街小巷灯火辉煌,还有各种歌舞表演、杂技等娱乐活动,持续时间长达三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这一时期,元宵节的习俗更加成熟,成为了全民性的狂欢节日。
宋朝时期:元宵节在宋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庆祝时间延长至五天,从正月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七结束。花灯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品种繁多,样式新颖,出现了许多大型的灯组和创意花灯。同时,还增加了猜灯谜等活动,使元宵节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充满了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元朝时期:由于元朝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一些政策和态度,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但民间仍然保持着一些传统的习俗,如张灯、观灯等。
明清时期:元宵节再度繁荣,庆祝时间更是延长到了十天。从正月初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七结束。这一时期,各地的元宵节习俗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张灯、猜谜、吃元宵等活动外,还融入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如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等。
结语:以上是东方天气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别称是上元节还是下元节,元宵节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为你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