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 元宵节的诗词
导语: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大街小巷花灯璀璨,热闹非凡,一家人围坐吃着元宵,尽享团圆之乐。可你有没有好奇过,元宵节最初是怎么来的呢?
一、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
1、元宵节的来历
历史渊源: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存在,最初被称为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隋唐时期受到道教三元说的影响,被称为上元节,并逐渐发展成为全民性的节日。
宗教背景:道教将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是祭祀天官、祈求赐福的日子。同时,佛教的传入也为元宵节增添了挂灯的习俗,东汉明帝刘庄就曾命令官民在元宵节挂灯,以示庆祝。
2、元宵节的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流传着多个版本,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有以下几个:
1、纪念“平吕”
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相传汉武帝时期,有个叫东方朔的人,他足智多谋又善良风趣。某一年冬天,东方朔在御花园为武帝折梅花时,遇到了准备投井自尽的宫女元宵。原来元宵入宫多年,十分思念家中的父母和妹妹,却无法相见,觉得生活了无生趣。东方朔非常同情元宵,便答应帮她与家人团聚。
东方朔在长安城中摆了个占卜摊,不少人求卦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间,长安城里人心惶惶。汉武帝得知后,向东方朔请教破解之法。东方朔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姑娘做汤圆的手艺最好。正月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武帝听后,觉得有理,便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元宵的父母和妹妹进城观灯,终于和元宵得以团聚。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让元宵做汤圆供奉火神君,还命令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也被称作“元宵节”。
二、元宵节的诗词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唐·李商隐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结语:以上是东方天气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元宵节的诗词”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为你推荐
更多